致敬了不起的她
必威betway体育官方网站/学院新闻2022-03-09 21:08:21来源:必威betway体育官方网站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
女性的光芒
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国际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让我们走近女性学者和教育者们
致敬了不起的她
图片
刘恩兰——“追求独立的新女性”
刘恩兰(1905—1986),山东安丘人,海洋地理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然地理女博士,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创始者之一。
人物简介
1932年刘恩兰当选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1933年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同时参加中国地质学会。1938年入英国牛津大学研究院攻读,后取得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任成都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和地质系教授。1978年任国家海洋局教授兼顾问,为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长春分社筹委会委员。
人物故事
成长于重男轻女家庭之中的刘恩兰,从小心里就埋下了对封建枷锁的仇恨,立志反对歧视妇女,为中国妇女争口气。为此,刘恩兰淡化女性色彩,不爱红妆,始终坚守在科研工作一线,展现了女性“刚强”的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刘恩兰受命帮助盟军测量英吉利海峡。她无惧湍急的海流和水下异常复杂的地形,乘着小型潜艇对英吉利海峡进行考察测量,为后来英国海军战胜法西斯德国海军贡献了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她带领学生身背简易器具,到川西北等地考察,溯岷江而上,直入无人之境,收集了许多珍贵资料。
她用自己踏实的脚步,填充了我国地理研究的多项空白。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她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不顾归途中德国潜艇袭击客轮的危险,又回到了当时硝烟笼罩的中国。她从未停止学习和钻研,将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是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科学先锋,更是追求独立的新女性。
池际尚——“育人不倦,甘为人梯”
池际尚(1917—1994),湖北安陆人,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池际尚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和1949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仑茂学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52年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授并担任地质矿产专修科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故事
1970年,“四五”计划开始编制,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离不开矿石资源的消耗,同年池际尚开启了寻找原生矿的科研工作。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因考虑到井下工作危险因素多,井壁常常落石甚至崩塌,队员们主动提出代替她下井,但都被池际尚拒绝,她始终坚持亲自下井考察。池际尚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为我国金刚石找矿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除了杰出的女学者的身份,池际尚更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
她一心扑在教学上,重视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鼓励自主创新。执教期间,她共培养出三个层次的接班人队伍,为新中国的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刘宝珺、莫宣学和温家宝总理都曾是她的学生。著名地质学家王鸿祯院士在《池际尚论文选集》序中说:“池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学术精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她的为学处世之所以能达到高度的完善,是因为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
郝诒纯——“大地的女儿”
郝诒纯(1920—2001),湖北咸宁人,地质学与古生物学家,中国地质学开拓奠基者。
人物简介
郝诒纯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6年作为清华大学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生毕业,1946年在北京大学任教,1957年被派往前苏联进修微体古生物学专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组织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亚洲人口与发展会议并作“中国妇女运动与人口关系”主题发言。
人物故事
郝诒纯始终坚持科学报国,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爱国主义始终贯穿她的科研道路。一二·九运动中,郝诒纯作为北京六个区队中唯一一位女性区队长,积极组织读书会、报告会,广泛宣传爱国主义。她表示:“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促进科教兴国。”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郝诒纯便带领科研组奔赴全国各地,为新中国找油找矿。从北国大庆到南海诸岛,从渤海之滨到塔里木盆地,许多油气勘探区都留下了她的脚印。她从未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只是一心为国家的发展无私奉献。少年时舍生忘死投身革命,壮年时聚焦经济民生科学报国,郝诒纯无愧于“大地的女儿”的称号。
张弥曼——“鱼化石之恋”
张弥曼(1936—),浙江嵊县人,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简介
张弥曼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1982年获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
人物故事
张弥曼人生中几乎每一个重要的选择都与国家前途命运息息相关。17岁时,她响应新中国“地质报国”的号召,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投身当时在国内几乎是空白的地质学领域。后又接受鱼类学家伍献先生的建议,选择古鱼类研究,从此踏入生命演化“失落的世界”,奠定了中国古鱼类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然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却主动将这一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交给年轻学者,自己转而投身少有人关注的新生代鲤科鱼化石研究。
对此,她解释说:“这一块再不做,中国就赶不上了。”张弥曼形容自己选择这个专业是“先结婚后恋爱”。她说:“追寻这些鱼类的起源和分布,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工作。”对专业的热爱甚至让她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她也因此被同事戏称为“不睡觉的女人”。她在《朗读者》中对科学事业深情表白:“我遇到过千种不同的动物,目睹过千般绝妙的事物,然而,没了你,我做什么都是失落,有了你,我做什么都是收获。”
韩茂莉——“知识就是力量”
韩茂莉,北京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人物简介
韩茂莉1981年1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1985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91年进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留校任教至今。2000年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作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基金项目13项。出版《宋代农业地理》、《辽金农业地理》等多部学术专著,2012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为中国第一部通代农业地理专著,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地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图书奖(学术著作)。
人物故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穿梭在旧书市场的韩茂莉淘到了一本书——史念海先生的《河山集》。她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就是自己最想做的研究方向。于是,她在本科毕业后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史念海先生的研究生,从此开始在“历史地理”的大局中寻找一生耕耘的方向。正巧,史先生承接了一份国家大地图集的编撰任务,他鼓励学生专注历史农业的研究。韩茂莉便开始了这条分支研究。历史农业的研究可以说是枯燥又艰难,似乎没有什么可讲性,其他人完成任务后觉得“没意思”就没有继续研究,只有韩茂莉产生了兴趣。从那时起,她便深耕“历史农业地理”,在学术科研道路上愈走愈深。
韩茂莉的日常生活,颇有些“苦行僧”的味道,“我几乎没有业余生活。早上起来了就上班,下了班去吃食堂,一天就吃一顿饭,吃完饭回来就坐办公室了”。每天十余个小时的工作,渐渐耕耘起一座知识的小山。三万多张的文摘卡,是韩茂莉半生学术生涯的宝贵积累。在计算机尚未流行的年代,韩茂莉手抄文摘卡,分析卡片内容并建立逻辑关系,最终荟萃成学术突破的源头。她常跟学生们说,读书是一种机会,受教育是一种本分。她寄语青年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包含着科学与真理,人这一生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只要有知识,只要追求真理和科学,便会萌生无穷信心,拥有无尽力量。”
李华梅
李华梅,四川资中人,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古地磁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登上南极大陆的女科学家。
人物简介
李华梅是我国首位登上南极大陆的女性,曾两赴南极、两上西藏考察。1983年底-1984年初,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选派、新西兰邀请首次赴南极考察。主编了中国第一部有关南极地质地球专著一《南极横断山和罗斯岛地质地球化学》。李华梅长于古地磁学的研究,长期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曾多次在瑞士、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外先进实验室合作研究,获得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先后建成两个古地磁实验室,在国内首次发现反向磁化岩石,率先将古地磁应用于第四纪、地球重大事件和行星际空间磁场等研究,促进了中国相关领域的发展。
主编专著1部,合作或参加撰写专著5部,发表文章90多编。负责的科研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作为主要骨干的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院省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4项。被国家科委选入“杰出女科技工作者”个人成就展。1983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广东省人大代表、十个‘第一’广东杰出女性人物,199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关美宝
关美宝,人文地理学家,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
人物简介
关美宝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理信息科学、健康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社会与行为地理学等。她创造性地结合时间地理学、行为地理学与GIS技术于一体,开拓了很多引领学科发展等新领域与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新方法。她强调GIS方法在城市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尤其关注人类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特征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变化对个体日常生活经历的影响。她将时间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的理论与GIS技术结合,在人类活动模式的三维地理可视化与地理计算方法及应用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
关美宝2005年担任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杰出教授;2011年获得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术成就奖;2018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2019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卓敏地理与资源管理学教授。关美宝从事地理学研究超20年,发表学术期刊论文及其他论文210 篇,出版专书和学术专刊37部,获得美国地理学界的最高荣誉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术成就奖、美国科学进步协会院士、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交通地理学杰出贡献Edward L. Ullman奖、美国地理信息科学大学委员会杰出科研成就奖、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院士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孟立秋
孟立秋,江苏常熟人,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图学研究所所长、土木工程及测量学院副院长。
人物简介
孟立秋1988年取得国家公派留学生资格赴德国留学,1993年获汉诺威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4年到1998年在瑞典从事科研教学工作;1998年获皇家工学院教授资格,同年获聘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地图学终身教授,兼任TUM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图学研究所所长。1998年底,孟立秋获聘到慕尼黑工业大学任C4教授。其后十余年间,孟立秋辛勒耕耘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她主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索计经费超过1000万欧元,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并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与导师合著的《地图学时空信息可视化》第8版成为德语国家地图学专业经典教材。2006年至2014年期间先后担任TUM土木学院常务副院长和TUM常务副校长,负责协调交叉学科研究和国际学术合作,为跻身德国高校管理层的首位华人。同时她还担任5种国际学术期刊、专业百科全书和系列丛书的编委与多个重要科研组织的决策顾问。
蔡明
蔡明,江苏省中学地理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职称。
人物简介
蔡明1986年参加工作,从事地理教学三十余年。她在2020年12月担任地理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现任江苏省苏州中学地理教师。她是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在执教的第三年,蔡明开始进行个人研学考察计划。她去过中国的无人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12座名山,也去过地球的南北两极。“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教材。”在蔡明眼中,地理课囊括了数理化和其他学科的精华,能够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对话的能力。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给课堂上的同学们带回当地的礼物,这一暖心的举动给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走向大自然的种子。
她拍摄了上万张珍贵图片,用三年时间将旅行经历集结成了《景观 观景》一书,“你们知道冷是什么滋味?我在漠河时头发结了冰,就像白毛女一样,我似乎还听到了鼻毛结冰变成冰针的声音,最奇特的是,我还在自己身上观察到了‘雾凇现象’……”为了让地理书上“抽象”的描述生动、具象起来,蔡明在课堂上常常分享自己研学旅行的经历,“生动好玩的地理课”是同学们对蔡明地理课的一致评价。
歌德这样赞美女性:“永恒的女性,引导人类前进。”女性力量如同璀璨的群星,闪耀在无边的宇宙中,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勇敢、独立、坚强。她们的成功不仅仅具有科学意义,更具有精神文化的意义:科学对女性没有禁区,女科学家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在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了不起的女性致敬,并向全体女性道一声真挚的:妇女节快乐!
海报设计 | 必威betway体育官方网站信息中心视觉设计部
采写 | 必威betway体育官方网站信息中心深度编辑部
张阳 李易一
初审 | 刘小红
复审 | 何雪梅
终审 | 黄荣晓
标签: